400-803-2309
13392657254

政策发力,社区团购+供销社直播加速农产品流通变革,县城生鲜供应大升级

来源: 赤焰信息   时间: 2025-08-01   浏览次数: 1

2024.5.10首标.gif

田间鲜货到餐桌,只差一次指尖下单!农产品流通正在改写规则:农民靠新渠道多赚钱,市民凭短链路吃鲜菜。这场变革,既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更是你我生活的便利剂。

1.png



政策红利:为农产品流通按下“加速键”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的农产品消费新政,如一场及时雨,精准浇灌着县域农产品市场。这份政策文件不仅明确了社区团购、即时配送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方向,更从税收优惠、物流补贴等多个维度为从业者提供支持,让县域市场这一曾经被忽视的“蓝海”逐渐浮出水面。
政策给县城居民生活带来显著变化。本地生鲜供应优化,新鲜食材经供应链快速上架社区超市,即时配送普及改变消费习惯,“囤菜”渐少。同时,社区团购集中采购模式优势凸显,其提前收集订单、直采产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15%-20%,实现消费者得实惠、农民收购价提高5%-10%的“双赢”,且以销定产模式助农民减少盲目种植损失,引导农业生产贴合市场需求。

2.png

这些优势的落地离不开技术工具的支撑——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区团购系统通过智能订单汇总功能实时整合社区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预判市场走向,像“农业气象站”一样提前一个月预测畅销品类,帮助农户精准规划种植规模;


其动态路由和前置仓调度功能,能根据订单密度自动规划最近发货点和最优配送路线,使生鲜从产地到社区的流通时间再缩短30%,上海试点数据显示,这类技术应用可让配送成本再降20%,进一步放大“双赢”效应。



地方实践:创新探索打开乡村振兴“金钥匙”
在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纷纷探索适合本地的农产品流通路径,白银市供销联社的实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以构建农产品流通“一张网”为核心目标,整合了当地的供销社网点、冷链物流设施和电商平台资源,打造出“田间仓+集散中心+社区店”的三级配送体系,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通道更加顺畅。

靖远县城关供销社的“直播电商+社区团购”模式,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每天下午三点,供销社的直播间准时开播,主播有时是经验丰富的农技员,带着网友查看蔬菜的生长环境,讲解种植过程中的绿色防控技术;


有时是朴实的农户,在果园里现场摘下一颗枸杞,展示其饱满的颗粒和自然的色泽。这种沉浸式的直播体验,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农产品的品质,单场直播的观看量常能突破万人次,最高时一场直播就能卖出3000多斤枸杞。

与此同时,社区团购群成为直播销售的重要补充。供销社在县城各个小区发展了20多名团长,这些团长大多是社区里热心肠的大姐,她们在微信群里发布产品信息、收集订单,第二天一早,供销社的配送车就会将分拣打包好的农产品送到团长指定的取货点。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通过团长的个人信誉解决了农产品的信任问题。据统计,这套模式让当地年助农销售额突破20万元,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人均增收300元,实实在在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4.png



生态+经济:循环模式绘就乡村新图景

在推动农产品销售的同时,靖远县城关供销社还将目光投向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构建起“生产-销售-回收”的闭环体系。他们在乡镇设立了12个再生资源回收点,专门回收秸秆、废旧农膜、农药瓶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年回收量超过2300吨。


这些曾经被视为“负担”的废弃物,在专业处理后变成了宝贵的资源:秸秆经过粉碎、发酵成为有机肥,重新回到田间滋养土壤;废旧农膜经过清洗、熔融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用于制作新的农膜或其他塑料制品;


农药瓶则经过分类、消毒后由生产企业回收再利用。这种循环利用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守护了乡村的绿水青山,还为供销社带来了每年5万多元的额外收入,为集体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5.png

从国家政策的宏观布局到地方实践的具体探索,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变革正在悄然重塑乡村经济的形态。这些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卖贱”的问题,更在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随着更多地区加入到创新实践的行列,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振兴的道路将越走越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新2.pn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广州赤焰信息系统试用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