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http://www.bingosale.net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州赤焰信息系统代理全国火热招商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选菜已经成为了一种便利的消费方式。
尤其对于那些家离卖场较远,去菜场不方便的消费者来说,线上选菜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出门的情况增多,全国各地的家庭纷纷加入了抢菜大军。
在这个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各大生鲜电商相继涌现。新鲜蔬菜、猪肉等热销商品上架后常常秒光,要么就是售罄,要么就是骑手已约满。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加快,交易规模增速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而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的交易规模将达到6427.6亿元,同比增长14.74%,增幅进一步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了部分生鲜电商的主要策略。
以叮咚买菜为例,他们采取了砍点位、砍骑手和砍营销的举措来实现降本。
近一年时间,叮咚买菜大幅裁撤二三线城市点位,将开城数从37个压缩至25个;
同时,单个站点的骑手数量也大幅减少;还解散了地推团队。
在各类生鲜电商模式中,前置仓被认为是最难盈利的一种模式。
所谓前置仓模式,是将生鲜产品提前存储在社区附近的小仓库中,用户下单后由骑手进行即时配送。
这些前置仓承担着冷链存储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功能,多数是租用的闲置社区小店面。前置仓模式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相较于大型仓库,单间租金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前置仓模式仍然难以盈利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仓储成本无法实现边际递减效应,导致总成本无法被摊薄。
在疯狂开城拓店之后,前置仓生鲜电商们才意识到,由于建仓成本是固定的,每拓展一个区域都需要投入一笔固定成本,单位利用率不会因规模扩大而增加。
而“30分钟送达”的承诺也限制了每个骑手能够运送的订单量,导致配送成本难以降低。据悉,一笔100元的生鲜产品订单,其物流配送成本高达25%至40%。
从整个行业来看,在农产品标准化问题面前,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很难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标准化产品采购规模越大,采购成本越低。然而,对于非标准化的单一农产品来说,集中采购很有可能导致成本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在小规模采购时,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品质和成本。
但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市场供需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限制,为了找到稳定的供应源,生鲜电商经常需要跨区域调配,否则就会面临缺货的风险。因此,规模越大,生鲜电商的采购成本反而会上升。
例如,某平台上曾经上架一款哈密瓜,不久就被抢购一空,平台不得不紧急联系补货。
然而,优质的产区供应商已经没有货源,为了完成订单甚至不得不去其他地方收购,以次充好,结果导致消费者收到的瓜的口感和甜度各不相同,最终损害了平台的信誉。
近期,盒马成立了预制菜部门,并宣布成立预制菜生态联盟。
叮咚买菜也将预制菜事业部升级为一级部门,并设定了50亿的预制菜销售额目标,还招募了“预制菜合伙人”。
美团买菜也推出了预制菜专区,主打自营品牌“象大厨”的预制菜;
京东超市也宣布了其新的“预制菜计划”,包括定制独家菜品、倾斜资源扶持,并成立相关部门。
布局自营预制菜看起来是明智之举。与传统生鲜产品相比,预制菜的毛利率更高,可以达到30%以上。
以叮咚买菜旗下的预制菜品牌“拳击虾”为例,订单中包含该产品时的客单价平均比普通订单高出73.9%,券前毛利率超过33%。
预制菜对于运输和贮存条件的要求也没有传统生鲜那么严格,损耗率更低,还可丰富生鲜电商平台的商品种类,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此外,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使其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有望解决生鲜电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
事实上,自营预制菜对于生鲜电商的业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022年,叮咚买菜主要自有品牌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两倍,预制菜品牌在GMV中占比达到16%;到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19%。
正因为预制菜战略,2022年叮咚买菜的毛利率提高到32.88%,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5.18%。
事实上,生鲜电商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只能通过在供应链方面下功夫。
稳定的供应链和优质的产品才是预制菜战略成功的关键。最终,行业必须回归到“种地”的原则,而不是一味地争夺市场份额。
将享转发朋友圈,加工作人员微信提供截图,即可查看《社区团购运营宝典》包括:选品、招募团长、团长管理、新开团指导、节假日活动营销方案、分拣配送实操经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