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如何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实现农产品价值的飞跃,成为众多农业从业者苦苦思索的问题。恩施州给出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答案——推出“跑山鸡认养+直播云养”模式,成功打造出山区特色养殖的典范。

对山区养殖户来说,“钱”和“信”向来是两座难跨的山。钱的难题,藏在跑山鸡从破壳到出栏的大半年里:雏鸡采购、饲料供应、山林管护,每一笔都得提前垫资,小农户很难扛住这种长期资金压力。而信的难题,则戳在消费者心里——市场上“土鸡蛋”“生态鸡”的噱头太多,光靠嘴说“散养”“天然”,谁愿真金白银买单?恩施州的这套组合拳,恰好精准破解了这两大困局。模式的核心逻辑,是把“未来的收益”变成“当下的资金”。以单只跑山鸡800元的认养费为例,消费者提前付费后,这笔钱直接转化为鸡的全周期养殖成本。
对养殖户来说,相当于提前锁定订单、回笼资金,不用再为现金流发愁,能专心琢磨怎么把鸡养得更好——让鸡群在山林里自由啄食野果、昆虫,摒弃高密度笼养,实打实做生态养殖。
为了让流程更顺,项目还搭了专业认养系统,在线付认养费、自动算成本、订单一键管理,把养殖户从繁琐的记账、对账里解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模式的落地离不开可靠系统的支撑。
而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认养农业系统所涵盖的在线支付、成本核算、订单智能管理等功能,恰好与该模式的需求高度适配。
如果说资金回笼是“基础操作”,那情感绑定就是这套模式的“圈粉密码”。农场给每只认养的跑山鸡都注册了“专属身份”,认养用户能通过小程序收到鸡的“成长日记”:今天啄了哪片坡的野莓,明天在树荫下打了多久盹,甚至还有鸡群追逐嬉戏的短视频。冷冰冰的农产品,瞬间变成了“有生活感的小伙伴”。更贴心的是山林里装的24小时高清摄像头,用户打开手机就能看鸡的实时状态,早上看它们出巢觅食,傍晚看它们归巢栖息,“亲眼见证”的安心感,比任何宣传都管用。不少用户看着自家认养的鸡“长大”,会主动把直播片段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无形中给农场做了免费口碑传播,客源跟着越来越多。单一的卖鸡收入,撑不起长期发展,多元收益才是模式的“续航动力”。除了认养费,农场还延伸出一系列增值服务:跑山鸡出栏后配送到家的冷链服务、为城市用户代管菜地、邀请认养人来山里体验采摘……靠着直播攒下的信任基础,农场顺带卖起的土鸡蛋、有机蔬菜,也比普通市场价格高不少,消费者还愿意买。有人算过一笔账,2000只跑山鸡单靠认养费,一年就能带来160万元收入,再加上衍生产品和服务的收益,直接把山区养殖从“薄利多销”变成了“高附加值”产业。数据最有说服力:这套模式让跑山鸡的客单价,比传统散户销售高出26倍。对恩施州来说,这不仅是把一只鸡卖出了更高价值,更是为山区农业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不用靠“低价竞争”,靠“透明化养殖”“情感化连接”,就能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对其他地区的养殖户来说,这也是一份可复制的经验:农业不是“看天吃饭”的老行当,用点巧思把消费者拉到养殖环节里来,让他们从“买家”变成“参与者”,农产品就能跳出“低价内卷”的怪圈。随着消费者对食材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养殖模式,只会越来越有市场。恩施州的实践证明,山区农业不用“等靠要”,找对了连接消费者的方式,守着好山好水,也能把“土宝贝”做成“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