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6 点的郑州街头,路灯还未熄灭,某社区超市的分拣员已在灯光下打包第 100 份线上订单;7 点刚开门,穿校服的学生与拎帆布包的阿姨便熟稔地拐进店里,在 "线上自提区" 快速取走预订的生鲜。这家藏在居民楼间、装修简朴的小店,日均营业额竟达 10 万元,线上预售占比高达 66.7%,半年内在郑州开出 30 家分店。
当传统商超感叹 "生意难做"、电商平台抢占生鲜市场时,这家社区超市如何用 "线上 + 线下" 的简单公式,在新零售浪潮中劈开一条血路?那些看似普通的柴米油盐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选品更是有讲究:60% 的货架留给每天都要吃的生鲜,30% 是纸巾、洗衣液这些日用品,剩下 10% 留给网红新品。比如最近火起来的电解质水、低糖酸奶,都是年轻人在微信群里喊了 3 次后,第二天就出现在货架上。
最绝的是收银台旁边的 "应急小站",创可贴、充电宝、雨伞啥都有,甚至还有帮老人代写快递单的服务,一来二去,居民都把这儿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 3 单元的业主群里,"团长王姐" 的消息总能引发抢购:"黄河蜜瓜拼团啦!3 斤只要 9 块 9,明早 8 点到货,要的接龙!" 王姐其实是小区的退休教师,每天花 1 小时在群里发起拼团,每成功一次就能拿到等价的购物券。
这种 "让邻居卖东西给邻居" 的模式,让超市在 30 个社区里有了 200 多个团购群,很多人都是看到群里的消息,抱着试试的心态下单,结果成了常客。
超市还发明了 "反向团购":如果某个小区有 10 户以上的居民都想买同一款东西,比如无糖馒头、儿童辅食,采购经理就会带着样品来开试吃会,现场收集意见。
去年夏天,郑州人爱吃的荆芥成了 "网红",超市就推出了 "荆芥礼盒",通过团购群一下子卖出 1200 份,连周边的烩面馆都来订货。
每晚 7 点,该生活超市私域直播准时开启,这里可不是普通的电商叫卖!你能想象吗,一打开直播间,就像走进了热闹的社区客厅。
主播王姐系着家常围裙,手里切着山东刚到的羊角蜜,那清脆的“咔嚓”声仿佛就在耳边,“姐妹们,这可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咱郑州人就好这新鲜劲儿!”
社区团购运营中,你觉得供应链优化、团长管理、物流配送效率哪个更难?快把文章发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员【chiyanmary】查看《社区团购运营宝典》寻找答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还有机会参与运营经验交流群,结识更多行业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