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缺思路,缺的是能落地的好模式!咸宁市崇阳县靠“订单喂养”火了——以“隽青家庭农场”为枢纽,一头连紧城市消费者,一头托住农户增收,不仅破解了“养得好卖不掉”的老难题,更蹚出了一条三方共赢的共富新路,成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构建起“城市消费者+农场+农户”的三方联动认养体系,精准破解了乡村产销的痛点。
长期以来,散户养殖的“产销错位”问题突出:农户埋头养殖却摸不准市场需求,常陷“养得好却卖不掉”的困境,收益更是随市场波动起伏;而城市消费者对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需求日益迫切,却苦于找不到可靠的供应渠道。“隽青家庭农场”恰好找准了这个供需衔接的“断点”,用订单将两端高效串联。农场负责人程艳带着多年积累的销售资源“搭桥梁”,推出的“定制化订单喂养”服务,让模式落地更具吸引力。具体来说,由客户提供仔猪,农户严格按协议采用米糠、苞谷、菜叶等传统食材喂养——这种原生态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猪肉的醇香口感,精准匹配了城市消费者的品质需求。更关键的是,生猪出栏后按25元/斤的约定价卖给客户,既给农户吃了“收益定心丸”,也让消费者以合理价格买到放心肉,实现了供需两端的价值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模式的顺畅落地离不开系统层面的支撑。而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认养农业系统的订单跟踪、食材溯源、价格约定等功能,恰好与“订单喂养”的运作需求高度适配,为模式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品质是模式长久的根基,农场为此建立了一套透明化品控机制。“一户一年最多认养4头猪”的规定,看似限制实则科学——通过控制养殖密度,确保每头猪都能获得充足营养和照料,从源头避免品质打折。
同时,客户可随时上门查看养殖情况,农场也会不定期突击检查“伙食标准”,这种“全程可见”的监管方式,彻底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也倒逼农户严格履约。“订单喂养”带来的效益,正渗透到乡村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农户而言,订单就是“定心丸”,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销售焦虑。仅孙家湾就有29户村民受益,村民孙员民单靠喂养两头土猪就挣了近万元,这样的增收效果在过去并不常见。更意外的是,模式还带动了禽蛋、蔬菜等附属农产品的销售,让农户的增收渠道越走越宽。对脱贫户和种植大户来说,模式的带动效应更显珍贵。截至2025年初,隽青家庭农场已带动27户脱贫户、15户种植大户稳定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产业支撑。
农场还就近提供了2960人次的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8万元,让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在家门口挣钱,有效减少了乡村劳动力外流,为乡村留住了发展活力。对农场自身而言,模式的商业价值也充分凸显,年销售收入达800万元左右。这不仅证明了“订单喂养”模式的可持续性,更为农场扩大规模、完善服务积累了资金,形成了“农户增收、消费者受益、农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崇阳县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鲜活样本。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品质保障为核心的共富模式,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推广,相信会有更多乡村借此激活发展潜能,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浓,让共富的故事在更多田野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