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3-2309
13392657254

烟台苹果不按常理来:放弃传统批发,搞“认养”反而收益多元?

来源: 赤焰信息   时间: 2025-10-14   浏览次数: 1

2024.5.10认养农业.gif

农产品卖货难、品牌没特色?烟台苹果靠“认养果树”破局了!如今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里,当地某苹果种植基地另辟蹊径,以作物认养模式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品牌增值案例——既让苹果跳出“普通商品”的局限,更给迷茫的农产品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新思路、新方向。

1.png



突破常规:认养模式让消费者从“买苹果”变“养果树”

作为国内知名的苹果产区,烟台苹果的品质早已获得市场认可,但该种植基地并未止步于“传统种植+渠道销售”的常规路径,而是瞄准消费需求变化,推出了以“单株果树”为核心的认养模式。


这一模式的关键价值,在于突破了农产品“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单一属性——它把果树变成了“情感载体”,让消费者从“买苹果”的被动角色,转变为“参与果树生长”的主动角色。   


毕竟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不少人都藏着一份“田园情结”,认养一棵果树,就像在田间埋下了一份牵挂,既能关注它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也能拥有一份专属的自然记忆。不过,这种“从买变养”的模式要真正落地,并非靠理念就能实现,背后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支撑全流程运转——

2.png

像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的认养农业系统,就刚好适配这类需求,其包含的果树信息建档、生长数据实时上传、认养者专属查看等功能,能精准匹配“让消费者参与生长”的核心诉求,为模式落地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落地关键:两件“小事”让认养不只是噱头


为了让认养模式落地且有吸引力,基地做了两件“关键小事”,既专业又接地气:
(1)给果树建“生长档案”,手机就能“云监工”
第一件是给每棵认养果树建“生长档案”。从果苗品种、定植时间,到每次施肥的种类(比如有机肥还是生物肥)、修剪的时间节点,甚至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都会详细记录。
更方便的是,消费者不用跑基地,打开专属手机APP就能查看——今天果树浇了水、下周要疏花,都会有实时推送,相当于给果树装了“云监工”,看着自己的树从冒芽到挂果,那种期待感和成就感,比单纯买一箱苹果强多了。
(2)把采摘变“田园节”,强化专属体验感
第二件是采摘季的“专属活动”。基地不会让认养者“摘完就走”,而是把采摘变成一场小型“田园节”:认养者可以带着家人朋友,先在果园里逛一逛,看看自己的树长得怎么样,再亲手摘苹果;
现场还会摆上不同品种的烟台苹果供品鉴,甚至有苹果手工DIY(比如做苹果干、刻苹果印章)。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认养”不只是个噱头,更强化了消费者对“我的烟台苹果”的专属感,也让大家更愿意把这份体验分享给身边人。

3.png


实效显著:经济增值+品牌升温双丰收


这样的模式,带来的效果很实在:
(1)经济上:附加值提升,收益更多元
经济上,苹果的“附加值”明显提升——因为包含了“认养服务+体验感”,认养果树的苹果单价比传统批发价高了不少,消费者也愿意为这份“专属感”买单;
更意外的是,大量认养者来基地采摘时,还会带动周边的餐饮、民宿生意,相当于把“卖苹果”延伸成了“卖体验”,形成了“农产品+文旅”的小生态,让收益更多元。
(2)品牌上:从“地域标签”变“有温度的品牌”

品牌上,烟台苹果的“影响力”也跟着扩大了。以前大家知道“烟台苹果好”,但没什么具体的“连接点”;现在通过认养,不少人因为“自己有棵烟台苹果树”,开始主动在朋友圈晒果树、晒采摘,相当于给烟台苹果做了“口碑传播”。


慢慢的,烟台苹果不再只是一个“地域特产标签”,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都涨了不少。

4.png

其实烟台苹果的这个尝试,给很多农产品提了个醒:现在消费者买农产品,不只是看“好不好吃、安不安全”,更看重“有没有情感连接、有没有独特体验”。这种“把产品变成体验,把消费者变成参与者”的模式,不仅能帮农产品卖得更贵、走得更远,还能让品牌慢慢“活”起来。未来要是更多农产品能跟上这个思路,农业的“增值空间”,恐怕还会更大。

文章分享转发朋友圈,加工作人员微信(chiyanmary)提供截《认养农方案》包含共享农场,认养农业的模式,以及实施方案。同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还有机会参与运营经验交流群,结识更多行业伙伴!

新1.pn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广州赤焰信息系统试用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