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3-2309
13392657254

别再靠农产品“看天吃饭”!农文旅从“赚快钱”到“长盈利”,关键在数字化

来源: 赤焰信息   时间: 2025-10-29   浏览次数: 0

2024.5.10认养农业.gif

旺季挤爆、淡季空荡?80%农文旅项目都栽在“单点死循环”里!要么靠农产品“看天吃饭”,旺季一过门可罗雀;要么靠门票“单打独斗”,营收抵不上运营成本——看似踩中农文旅风口,实则困在“不融合”的同质化泥潭里,越做越吃力。
其实农文旅从不是“农业+文旅”的简单拼接,而是靠数字化打通全环节,从“单点发力”升级到“全域融合”的破局关键。一套覆盖全场景的数字化系统,正是这场转型的核心支撑。

1.png

农文旅融合的三个转型阶段,步步破局
1.单点尝试:轻量试错,攒初始势能
转型不用盲目求全,先抓1-2个核心模块低成本验证需求最稳妥。比如聚焦“产品认养”:推出家庭菜园、果树认养服务,用可视化监控让城市客户随时看作物长势;再搭“活动报名”模块,搞周末采摘体验日,用强体验留住客户。
也能从“民宿+票务”起步:针对周边城市客群推“周末康养套餐”,线上完成预约、支付全流程,快速攒下第一批精准客户。这个阶段关键是“轻量化启动”,为后续融合打基础。
2.模块联动:串起消费链,放大价值
单点跑通后,就得让模块“联动”形成“体验+消费”闭环。以“认养用户”为核心,把民宿预订、农特商城、农产品溯源串起来:客户认养后可约民宿去田间打理,采摘时扫溯源码看种植信息,离开时在商城下单包装好的农产品,回家还能通过直播复购。
同时靠分销、合伙人体系,鼓励老客户分享推广,老带新拿奖励,让“消费者”变“推广者”。这时数字化系统的价值就显出来了——一套系统搞定从预约到复购、从消费到裂变,不用对接多个平台。
3.全域融合:整区域资源,做特色品牌
转型的终极目标是打破项目边界,整合区域里的农业基地、景区、民宿、特色商户,形成全域生态。靠多商户体系吸纳本地农户、手作商家入驻,用代理商体系拓区域合作渠道,让项目从“单个点位”升级成“区域品牌”。
比如某县域项目,用系统整合了12个农业基地、8家民宿、5个景区和20家商户,推出“农文旅一卡通”:客户凭卡享认养折扣、民宿优惠、景区免票,再靠内容、短视频营销放大特色,最终打响“生态康养县”标签。而这样的全域生态落地,离不开专业系统的支撑——

2.png

像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农文旅系统恰好能适配转型各阶段需求:其自带的可视化监控模块可支撑“产品认养”场景,活动报名与预约支付功能能满足“民宿+票务”轻量化启动需求,还能打通认养、民宿、溯源、商城、直播的多模块数据,实现“体验+消费”闭环;


同时具备分销合伙人奖励核算、多商户入驻管理、代理商渠道拓展功能,更能支持“农文旅一卡通”的权益配置与营销推广,从单点验证到全域整合,无需额外对接多平台,为农文旅项目转型提供全流程的系统适配保障。

案例:从“单一农场”到“全域文旅IP”
山东某生态农场曾靠卖果蔬度日,旺季依赖线下客流,淡季营收惨淡。2021年启动数字化转型,按“单点-联动-全域”路径推进:
单点尝试:上“共享菜园+可视化监控”,推“城市农夫”认养服务,第一年吸引300+家庭认养,攒下核心客群;
模块联动:加民宿、农特商城、活动报名,搞“周末农场生活”套餐,客户认养后可约民宿、参与农耕体验/丰收节,离开时买溯源农产品,非销售收入从20%提至55%;
全域融合:整合周边2个景区、3家民宿、10家手作店,搭区域线上平台,推“田园康养三日游”,年接待量从8000人次涨到5万,交易额破3000万。

3.png

从单点到全域,农文旅转型不是“多做加法”,而是“精准赋能”。一套覆盖产品认养、共享菜园、可视化监控、农特商城、民宿预订、多商户体系的数字化系统,就像项目的“中枢神经”,串起农业生产、文旅体验、产品销售、用户运营全环节,让融合效应最大化。

文章分享转发朋友圈,加工作人员微信(chiyanmary)提供截《认养农方案》包含共享农场,认养农业的模式,以及实施方案。同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还有机会参与运营经验交流群,结识更多行业伙伴!


新1.pn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广州赤焰信息系统试用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