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姐在小区开了家便利店,看到邻居们常抱怨“买菜贵、不新鲜”,便萌生了做社区团购的想法。初期团队只有3人:她负责选品采购,丈夫管订单统计,表妹帮忙配送。可没想到,首月订单量就突破500单,问题也随之而来。
“当时全靠Excel记订单,客户在微信群里发‘要2斤西红柿、1把菠菜’,我得一条条复制粘贴到表格里,经常漏单错单。有次把张先生的‘3斤排骨’写成‘3斤冬瓜’,不仅赔了钱,还丢了个老客户。”更棘手的是配送,没有路线规划,丈夫骑着电动车在小区里绕圈,原本1小时能送完的订单,常延误到下午,夏天生鲜变质的投诉率高达20%。
李姐坦言,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救火”:“早上处理前一天的售后投诉,中午核对订单,晚上盘点库存,累到想放弃。直到有次供应商突然断货,我手里压着80多单蔬菜订单,却不知道该优先给哪些客户配送,才意识到:没有系统支撑,根本做不大。”
2024年初,李姐接触到赤焰信息专业社区团购软件,仅用1个月,平台的运营效率就发生了质变。她印象最深的是三个“第一次”:
第一次体验“智能选品”的省心。过去靠感觉挑菜,冬天进的西瓜没人买,夏天囤的白菜全烂了。软件的“区域消费分析”模块帮她解决了难题——系统显示她覆盖的社区以宝妈和老人为主,“有机蔬菜”“平价肉蛋”复购率超60%,还能实时预警“某款土豆近期投诉率上升”。“根据系统建议,我把SKU从50个精简到30个,库存损耗率从15%降到了5%,光这一项每月多赚2万。”
第一次实现“订单配送”的高效。软件的“智能调度”功能彻底解放了丈夫的双手:用户下单后,系统自动按小区、楼栋分组订单,规划最优配送路线,甚至标注“3号楼王阿姨行动不便,需送货上门”。
“以前500单要3个人送1天,现在1个人半天就能完成,配送准时率从60%涨到98%,投诉几乎没有了。”李姐笑着说,丈夫现在有时间去拓展新社区,平台覆盖范围从2个小区扩大到12个。
随着平台发展,李姐招募了15位社区团长,但初期常出现“团长私收货款”“订单统计混乱”的问题。软件的“团长专属后台”帮她破解了管理难题:
团长只能看到自己负责社区的订单,货款直接进入平台账户,系统自动计算团长分成,每月按时结算。“有位团长说,以前记订单要熬夜对账,现在打开后台就能看数据,省心多了。现在我们的团长留存率达90%,没人愿意走。”
系统化升级后,蔬蔬买菜的增长驶入“快车道”。2024年,平台年流水从50万飙升至300万;2025年,借助软件的“裂变营销”功能,推出“邀请邻居下单得10元券”活动,用户数3个月翻番,年流水突破1000万,还组建了10人专业团队,涵盖采购、运营、售后等岗位。
回顾这段历程,李姐总结道:“社区团购不是‘卖菜这么简单’,想做大必须靠系统。以前我是‘用体力换钱’,现在是‘用系统赚钱’。如果当初没选对工具,可能早就被行业淘汰了。”
社区团购运营里,你觉得用户留存、选品策略、价格管控这三项,哪个更难做好呢?快把文章发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员【chiyanmary】查看《社区团购运营宝典》寻找答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还有机会参与运营经验交流群,结识更多行业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