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3-2309
13392657254

2025前置仓变局:巨头围剿下,叮咚买菜和朴朴的区域深耕策略突围可行吗?

来源: 赤焰信息   时间: 2025-10-22   浏览次数: 1

2024.5.10首标.gif

从次日达到分钟达!电商市场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即时零售正凭“秒级响应”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重塑行业格局。这场“快送革命”般的变革犹如风暴,对原本已在业务模型上有所建树的前置仓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使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1.png



从生鲜电商痛点,看前置仓的早期崛起

二十多年前,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崛起,开启电子商务黄金时代,用户消费习惯逐渐改变。但生鲜品类始终是电商化路上的“硬骨头”——非标属性强、早期快递服务不匹配,加上毛利率低、损耗大,让生鲜电商化举步维艰。不过,生鲜需求大、复购率高的特点,又让它成为零售市场极具吸引力的“引流王牌”。  


各路资本与产业玩家纷纷涌入生鲜电商领域,经过多年激烈竞争,催生出多种商业模式,前置仓便是其中之一。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即时零售的早期形态。


前置仓把生鲜放在消费者附近,依托配送体系实现“即时满足”,兼顾丰富性、便捷性,堪称生鲜超市的线上升级版。早期,这些玩家以规模扩张为首要目标,在市场上快速跑马圈地,2021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标志着前置仓模式初步获得市场认可。

2.png



短暂高光后遇冷:前置仓的“生死转折点”

好景不长,2021年成为前置仓模式的“分水岭”。此后,资本对前置仓的投入逐渐谨慎,甚至有部分资本选择获利退出。与此同时,美团、京东等行业巨头强势入局,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小象超市、京东到家等平台陆续上线,让前置仓玩家们倍感压力。  


在这场竞争浪潮中,每日优鲜因决策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遗憾破产出局。行业经历震荡后,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开始收缩战线,分别聚焦特定区域深耕,打磨区域业务模型,随后也逐渐传出盈利信号,算是在动荡中稳住了阵脚。  


而这种区域化深耕与业务模型优化的落地,离不开高效系统的支撑——无论是订单流转的精准匹配、区域供应链的协同调度,还是用户需求的数据分析,都需要适配的系统来承接。

3.png

像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区团购系统在订单管理、区域运营数据可视化、供应链协同等功能上,恰好能匹配这类前置仓玩家聚焦区域、精细化运营的需求。



巨头扎堆入场:前置仓陷入“不对称竞争”困局

原本,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作为前置仓领域仅存的头部企业,有望在市场中开辟出独立赛道。但2025年以来,即时零售战场再度升级——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巨头纷纷加码,未来拼多多、抖音入局也几乎是板上钉钉。  


此前,面对小象超市、盒马鲜生等竞争对手,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还能“正面抗衡”;可随着美团、阿里等巨头及整个电商市场全力押注即时零售,市场天平彻底倾斜。这场竞争,从一开始就带着“不对称”的属性,前置仓玩家的生存压力陡然增加。



即时零售圈地战:前置仓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为了抢占即时零售市场,巨头们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和补贴,全力改变用户认知,打造“半小时即时零售生活圈”。而生鲜作为前置仓的核心品类,恰好成为巨头们破局的关键抓手。   


在这样的局势下,前置仓玩家们的短期盈利变得微不足道,成长空间被严重挤压,原本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巨头蚕食。曾经的“即时零售早期探索者”,如今却在巨头的“圈地战”中,面临着生存空间被压缩的困境。

4.png



聚焦“好”与供应链:前置仓的生存逻辑与未来

面对即时零售大战的喧嚣,叮咚买菜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选择回归自身优势。在7月下旬的供应链生态峰会上,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明确提出“一寸窄、一公里深”的发展策略——专注生鲜和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与产品开发。


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平衡“多、快、好、省”。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前置仓玩家们选择突出“好”这一优势:叮咚买菜的“良芯匠人”、朴朴超市的“优赐”等自有品牌,早已凭借优质、高性价比打响名号。


它们深知,深耕供应链管理、做好产品精细化开发,这些头部互联网平台暂时无暇顾及或难以做好的事,正是自己在巨头夹缝中生存的关键。

5.png

未来,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玩家能否守住核心竞争力,在收紧的市场空间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逻辑,将直接决定它们在即时零售时代的命运。这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博弈仍在继续,前置仓的未来虽充满不确定性,但也暗藏着新的机遇。

社区团购运营里,你觉得用户留存、选品策略、价格管控这三项,哪个更难做好呢?快把文章发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员【chiyanmary】查看《社区团购运营宝典》寻找答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还有机会参与运营经验交流群,结识更多行业伙伴!

新2.pn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广州赤焰信息系统试用资格